(采访人员及时间:方南,2012年4月30日)
姓名及出生年月:方炳希(方炳红),男,1920年5月21日
部队番号:国民党第67师,国民党挺进第二纵队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小雄镇五小柱村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展开了全面侵华战争,抗战初期,国民党兵节节败退,但全国上下掀起了全民抗战的浪潮。1938年春,年仅18周岁的方炳希怀着一腔热血决定参军抗日,长途跋涉,步行前往浙江台州桃渚报名参军抗日,区长知道后很是高兴,说:“别人都是被抓壮丁而参加抗日的,而你倒是自己前来报名参加,中国要是能多一些像你们这样的爱国热血青年,中国抗日就有望了”。随后区长又说:“眼看清明节即将来临,你先回家祭拜完祖先再过来参军吧”。于是一过完清明,方炳希就前往桃渚报名参军,被送往浙江金华地区进行军事训练3个半月,随后编入国民党陆军18军67师4连,18军军长是国民党一级上将陈诚,师长是莫与硕(莫与硕,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第二期炮科。历任国民党革命军排、连、营、团长等职,参加过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
1938年底,方炳希所在的67师接到上级命令,攻打浙江诸暨,在接近诸暨的路上遇到日本兵,随即投入了战斗,与日本兵激烈战斗了一日,67师终不敌日本兵的进攻,队伍被打散了,方炳希和三个老乡四处寻找67师的主力部队,路上巧遇第三战区挺进第二纵队,当时司令是顾心衡(顾心衡,国民党少将,号允之,江苏涟水人,国民党一级上将顾祝同的兄弟,黄埔军校第6期炮科、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3期毕业,曾参加过淞沪会战),副司令刘建明(苏北人),参谋长吕伯川(河南人)。
方炳希随后被编入第四团第二连第二排第四班,团长是皇甫玉超(苏北人),中校团副苏而明(苏北人),少校团副付甘中(苏南人),第四班是机枪班,负责重型机枪和枪榴弹等具有大杀伤力的武器,随后挺进第二纵队被派往安徽宣城市南陵县、泾县、旌德县一带抗日。方炳希当时是班里数一数二的神枪手,由于表现突出,随后不久升任为第四班班长。
由于那时安徽大部分地区已被日军攻占,仅留部分皖南山区尚未被侵略,当时挺进第二纵队负责镇守安徽宣城,是第三战区抗战最激烈的地区之一,与日军对峙多年,日军先后发动过20来次的大规模进攻,但均未成功,方炳希一直坚守在最前线,与日军正面作战10多次。其余时间在皖南山区打游击战,白天穿当地老百姓的衣服,乔装成农民,晚上带领部队偷袭日本兵前线的哨兵,有一次,活捉了日军的一个副大队长(相当于副营长),想从其口中套出日军的秘密,但该日军顽固,硬是无法从中套出任何线索,且该日本军官试图逃跑,最后无奈将其处决了。
其中,有一次,日本兵集结了近千兵力进攻泾县,方炳希所在的挺进第二纵队第四团为了不让战火殃及村民,撤出了所驻扎的马头村400多公尺,停住脚步,整理装备与日本兵展开正面战斗,方炳希所带领的机枪班是当时部队的主力部队,也是敌军的主要攻击目标,由于以往的机枪和枪榴弹比较重,都需要两人一组负责一支机枪或枪榴弹,战斗开始了,方炳希所在的第四班几支机枪很快被日本兵打哑了,机枪手牺牲了,身为班长的方炳希,身先士卒,马上和战友抬起枪榴弹,上膛,凭经验测量好射程,一个枪榴弹过去,敌军的机枪哑了,又上了一个枪榴弹进去,过了一会,敌军的又一支机枪哑了,激战一日,日军无法进攻半步,不得不撤回,此次共歼灭日军300余人,次日打扫战场发现被方炳希的枪榴弹炸中的机枪5挺,炸死日本兵20多人。
还有一次,方炳希所在的连去日军占领区执行任务,被日军包围,他们临危不乱,集中兵力和火力,与日军激战半日,最终从日军最薄弱的地方突围而出,回到挺进第二纵队驻地。
1942年7月,方炳希所在的第四团奉命攻打江苏省宜兴县丁山、蜀山两个据点,在这次战役中,全面获胜。随后,方炳希所在的团奉命调回安徽,镇守安徽旌德县,在那里继续抗战3年多。在与日军抗战中,方炳希多次受伤,多次死里逃生,有几次受伤昏迷后从战场的尸体堆里爬出,回到部队,还有一次方炳希所在的排去执行任务,被日军发现了,并被打散了,方炳希躲在一个坟堆里,等到夜幕降临时,躲过日军的搜索回到驻地。
1945年6月方炳希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要前去东北黑龙江缴枪,队伍开到沈阳的时候,被告知返回,要求前往武汉整编,到了武汉部队整编了有两个月之余,方炳希由于在部队表现优异,将被派往台湾接收和守卫被日军侵占50年的宝岛台湾。1945年8月,方炳希接到家里的紧急电报,父亲过世,急需回家奔丧。于是方炳希请假回家,办完丧事后,方炳希本打算回到原先的部队继续抗日,但由于方炳希在家里排行老三,父亲的过世,家里紧缺劳力,母亲因此坚决不让他前往参军,同时,方炳希的连长多次写信催其尽快归队,方炳希虽然很想返回部队,但因其母亲的坚决反对,一向孝顺的他决定留在母亲身边为其分担家务。随后没多久,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1945年9月2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此后,方炳希一直在家务农,育有四子四女,文革时,因其背景,连累子女不能上学。目前身体尚好,信仰基督教。
(感谢温岭志愿者团队采访并提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