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员及时间:黄埔e家网,2012年10月22日)
姓名及出生年月:王文奎,男,1924年
部队番号:国民党的中央战干团
地址:现住凤台城关(籍贯: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
抗战初期考上了国民党的中央战干团(注:“战干团”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的简称。)从阜阳一路步行,足足800里路,到了洛阳,坐火车,过潼关,辗转到了西安, 通过了复试。王老被编入“战时工作干部训练第四团”,并到初中班进行学习。据老人回忆,其中队长曹理生,少将军衔,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中队指导员徐希农,留洋生,上校军衔。中队大队长莫伦超。中队长王守谦,也是少校军衔。一个中队又分为三个区队,一共是100多人,其中区队长是李中华、邓奇华。老人在受训过程中的指导员叫周建仁,少校军衔,湖南人。)
不久,王老被调至团本部,位于西安城南是过去东北大学校址。这时,日军进攻西安,从七个方向一起进攻,但都未成功。这时的战干团每个同学都发支步枪,50颗子弹,准备迎敌开战,而鬼子迟迟未打上来,可能是闻风丧胆。学生队伍也就撤退了。王老一生未参加过战斗,也没有负过伤。平时他在学校学的是竞争理论,经济学,哲学,逻辑学,谍报学。随后,他被分到了会计班,后被分到经理班,六个月后,就从经理班毕业了。黄埔军校第16期,战干团第5期的生活也就随之结束。此时,他已于西安度过了艰苦的两年,两年将其脚趾都冻烂了。
毕业后,王老被分到河南省水寨骑兵第二军做中尉军需,此部队过去是东北张学良的部队,当时的军长叫徐梁,中将军衔。后来在1944年,部队改编为96军,军长廖运泽。部队也调至阜阳。不久,王老当上了上尉军需。
45年后王文奎先在城关小学教书,后又去徐州的四十五师,由黄柏涛统领。一路奔波,他终于抵达了徐州,进了635团,做上尉军需。一直到上海解放,王老终于回到了久违的家中。为了解决生计问题,王老做起了小生意——手工制烟,后又和别人合伙开了个文具店。文革时期,王老受到了冲击,挂着牌子进行游行。后邓书记上台,为其平反。最难熬的日子总算过去。
如今老人早已经退休,每月工资基1700元左右,要支持全家人的生活是比较困难的。
(感谢淮南志愿者团队采访并提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