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员及时间:永远探路,2012年5月16日)
姓名及出生年月:张廷佐(张本),男,1920年10.16(农历)
部队番号:中央军校七分校十五期通讯科
地址:兰溪市张高耀林村
1938年在浙江省立金华中学高级师范科毕业,时值抗战军兴,作为一个知识青年,深深懂得只有投笔从戎才能不当亡国奴的道理。刚好此时陆军第一军无线电训练班{陕西凤翔}在金华招生,幸被录取后,于四月十二日从金华出发,考取的同学中有许多是金中先后同学及附件县中的学生。兰溪人中只有我和曹支潘两人{空军一大队空勤通信员,在八一五前夕轰炸武汉时,被鬼子大炮击落,牺牲成仁}。一路艰辛,终于到达陕西凤翔,还有从长沙招来的40多人统统送往城外柳林镇。先是入伍生训练一个月,为了前方作战需要,为了扩充部队的紧迫补充配置。在1939年元旦我考试合格毕业。训练班的教育主任是方善继中校,队长是王微,他是胡宗南的机要主任。
我和同学八,九人分发到额济纳旗34集团军191师115团电台,准尉见习。师长是杨德亮(云南昭通人,黄埔三期)。1940初夏,师扩充为42军,下辖191师预七师 及新编18旅。191师长是吴允周(东阳人陆大毕业原七分校教育处长)预七师师长是严明新18旅旅长是徐汝城(余姚人陆大毕业),我升任少尉通员。 1942年,调四川新津空军十一总站无线电电台密电员,站长易国瑞(黄埔六期 航校一期湖南人)43年调四川双流机场72电台通讯员,电台台长是黄七辉(南京人)。1945年抗战胜利,我于9月1号调北平空军十地区司令部五科科员,我们一架飞机24人,从成都飞南京,沿长江飞行。第二天到北平南苑机场,下飞机时,梯子边两侧各站了二名士兵,我让一个士兵帮我拿行李,他们站的笔直,穿黄色军秋装,我说了一句他没动,我心情急了,问他耳朵是否聋了,这时一个翻译过来,说这两个人是日本兵,然后向我们毕恭毕敬的敬礼。十地区司令是郝中和(河北高阳人南苑航校毕业)1946年调南苑空军第二供应分处通讯官。1947年任北平空军第二军区司令部二处作战情报科参谋(因为我是黄埔毕业生,上边长官信任),此时内战已开打,48年10月间,军区部开始往台湾撤退,我被留大陆,只有让我的妻子搭机先回老家。
49年1月回到家乡,准备继承父业,教书育人桃李满园,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名利,这才是我的处世态度和愿望。
大陆变色,因此,也拖累了当年千千万万个热血青年,原先是为了抗击日寇而从军,如今数年内战,难以抽身,卸下戎装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掉进染缸里谁能说的清楚,先是反动党团登记,无一漏网,而后等待宰割吧。我们这些人都在人民群众监督下,谁还会乱动?我记得在51年时,天天都要到公安局汇报,问我话我还没用开口回答,就啪的一个大耳光甩过来了,那时候的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55年我被以反革命罪名判刑7年。然后强制留场,在农场时,有次开会做记录,因漏记两个字,毛主席说:美帝国主义中的说 美两字漏了,说我是故意漏的,又以现行反革命的罪名,判我十年徒刑,送吉林通辽劳改。一直到79年我回家后,才平反。在这十年中我都没有放弃申述。
令人欣慰的是,我现在子女孝顺,事业有成,生活无忧,那些悲惨的日子都一去不复返了。平常练练毛笔字,出了几本诗集,老伴身体康健。实属不易啊........
(感谢兰溪志愿者团队采访并提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