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员及时间:李明辉,2009年7月15日)
姓名及出生年月:吴江平(吴文燕),男,1913年12月
原部队番号:29军学兵团第三大队特种兵
现居住地:北京(籍贯:山东省濮县)
大概简历:吴江平(原名吴文燕 1913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濮县(今河南范县)水浒十字坡南西牛桥村。幼年在桑梓受水浒梁山泊尚武之风熏陶,习武崇侠。先后师从近代武林泰斗,齐鲁燕赵名家王兆麟(回族)、窦来庚、杨松山(原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务处处长)、王子平、郭长生等习练各派武术器械,尤擅长武当太乙门及少林武功。1928年在济南上学时,身经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济南,屠杀中国同胞的五·三惨案事件,在他的内心深处种下了抗日救国的根苗。1933年他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后转国体专校毕业。1936年冬,他又投笔从戎北上抗日,考入驻扎北平原西北军二十九军军事训练团炮兵科并兼任武术教官。他在“七七事变”中英勇抗击日寇,在南苑主战场上负轻伤,是卫国杀寇的历史见证人,也是台儿庄战役中的歼敌勇士。
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后,吴江平随军训团突围,转入驻守在武当山区的第五战区,在“干部军训团”训练。1938年后,到敌后晋察冀边区抗战。1942年,吴江平凭借扎实的武功和超人的胆量,冲破日寇占据的同蒲铁路封锁线,怀抱当时任晋察冀边区政府公安总局长的索立波将军和其妻苏立军夫妇仅出生三天的婴儿(索岳娜,北京军区干部),安全渡过黄河到了绥德分区,被王震司令员誉为“八路军中的赵子龙”,著名作家杨朔和著名诗人鲁藜称赞吴江平为“共产党的活武松”。抵达延安后他火线救婴的这一英雄壮举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刊登,老领导彭真称他是党的好干部。
新中国成立后,吴江平任全国体育总会训练竞赛组组长。1953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全国首届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比赛大会。吴江平任大会副秘书长兼竞赛部部长,他考虑到国术名称已是民国时的称谓,如中国国画、国医等都可称为国术。遂提出新中国时代应将国术改称为“武术”并将这一意见向上级报告。这一建议得到了郭沫若大文豪的称赞。从此,新中国沿用了“武术”这一名称。
(感谢北京志愿者团队采访并提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