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员及采访时间:exceed007及当地志愿者,2013年5月17日)
姓名及出生年月: 柴行江,男,1914年8月27日
部队番号: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5师 工兵连(后改入特务连), 军衔为上等兵
地址:浙江慈溪市掌起镇巴里村贴水
1937年,因自幼失去双亲,家中无人出头做主,被地方保长虞春耀首先选中,被抽壮丁编入国军队伍抗日。
同村前后被抽壮丁的有5人,除了后来去台湾的王阿庆,其余3人均未能回来(名字分别是戚钱初,岑德胜,虞东吴)——同村很多老人可以证明此点。
去过湖南湘潭、湖北以及江西打过仗,但部队番号,长官姓名等都未能回忆。(注: 柴老是文盲,目不识丁)
在部队作战时间大约为3年左右,后因负伤进入江西婺源的伤兵医院治疗,伤愈后做过运输兵。(老人膝盖上方大腿外侧有弹片击伤的疤痕)
进入部队头一年使用的是步枪,每次都装填子弹五粒。每次作战都配发子弹60—100粒。
当时作战每日粮食配给是大米一斤半,总体感觉不够吃。军服是2套衬衫,1套单军装, 1套冬衣。穿的是自编的草鞋,那时部队不发军鞋。绑腿是打到齐膝的位置。然后行军时什么都背在身上,大米啊子弹啊衣服等。
进入部队一年后,转为重机枪手。一挺重机枪配备6人,正副班长射击,2个人装弹,2个人拿弹药筒。本人负责装弹。重机枪分为枪筒,枪架,还有2个弹药筒。
那个时候一个排三个班,一个班大概十五六个士兵,但编制经常是不满员的。
日本投降后,在江苏丹阳,无锡一带接收过日军仓库。
因躲避日军飞机轰炸,印象很深的行军总是在夜里。
看见死去的日军,身上是黄色军装,脚上穿的是皮鞋。
50年代的一场大火,不仅烧毁了所有的家产积蓄,也把存钱娶媳妇的美梦彻底击碎,同时把所有能证明抗日国军身份的证书,奖章等全部付之一炬。
1949年后,因担心揭发抓壮丁一事,前保长曾向本人讨饶认错——同村很多老人可以证明此点。
柴老居住在清代老房内,从无婚配,无儿无女,生活起居全靠自己。收入仅靠五六百元的低保。平时也没有亲戚朋友前来探望,全靠好心的左右村邻帮衬照看。 目前老人生活还可维持,如果一旦生病或者失去自理能力,那么,医疗以及保姆费用可能是个沉重的负担。
(感谢宁波志愿者团队采访并提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