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在东北打响了侵华战争的第一枪。福州也受到了这一事件的冲击,恐慌再次笼罩全城。当时(郑信强)他年仅9岁,为了生计跟随二哥进了台江冰厂。 兄弟相依为命到1935年,当时江南造船厂在福州招生。他在二哥岳父的举荐下,顺利入学,在上海开始半工半读的生活。一直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一个月后爆发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也就是“淞沪会战”。学校被迫解散,他当时还未毕业,也被遣送回家,回到了福州。 赋闲一年后,郑老的母亲鼓励他外出闯荡。1938年下半年,他根据自己算术上的特长,投考了当时位于福州台江的青年会学校,入读会计班。毕业后,就在国民党实业派人事主办的福建省贸易公司当了一年会计。 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福建省也集合了大批军队。国民党指挥官认为,福建地方招来的兵说的要么是福州话,要么是闽南话,跟北方来的将领很难沟通,要从本地中招募、培养将才。 就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以抗日为号召发布公告,招收福建籍人士入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郑老拿着学历证明投考,并顺利通过。1939年11月,他来到长汀,编入黄埔第十七期。第二年,跟随大部队搬到湖南的分校就读。 郑老说,当时念军校的训练很苦,几乎每天都有半夜临时集合,伙食也很差,米饭里都伴着沙子。教官说,这是完全模拟前线战斗训练,因为到了前线就是这么苦。尽管有人因为受不了逃走了,但郑老坚持了下来。1942年,郑老顺利毕业了,这一年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期,抗日战争也进入了最为关键。他主动报名参加打赢了长沙会战的国民党第十军,以必死的决心准备赴前线。只是命运捉弄人,郑老未能如愿,而是到贵州担任税警总团下的一个排的排长。到了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亚洲战场上的局势更为胶着,此时美国来招募飞行员,用作最后的殊死一搏。郑老再次报名并顺利入伍,前往印度学习驾驶战斗机。但是由于考核苛刻,郑老并未如愿冲上蓝天。再次回到国内不久,抗日战争胜利。郑老的从戎经历,经历了投考军校、上前线未成后,最后也尘埃落定,1947年郑老回到福州。解放后,在历史变革中,郑老经历多番沉浮,还曾被打为“右派”,直到1979年才得到平反。他的家族史,写到这段之后,就交给了儿子郑益民先生继续,并希望在外生活的孙子也能接棒。
(感谢福州志愿者团队采访并提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