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员及时间:江山铁头,王俊,2013年8月)
姓名及出生年月:余敦,男,1921年10月
部队番号:税警总队第三中队,65军158师472团二营五连
地址:衢州开化
历史,必定会照亮现实
有些角落,永远盼不到阳光;但历史事实,却一定可以照亮现实。
余敦,93岁,生于1921年10月,跟余文茂一样,小时候也是在村里的私塾读书,然后到开化县城读了两年的小学。老人告诉我,当年开化只有三所小学,分别是城关、华埠和马金。
因为父亲对子女很严,读完小学的余敦就很想离家逃避父亲的严厉管教,当时最想的就是到外面学习开车。于是,1938年闰历的7月半(经万年历查询是阳历的8月10日),他跟另外两位伙伴(本村1位,淳安1位)一起跑出去到了金华。可是,当他们找到了驾驶学校,却被告知入学考试已经结束。已经离家出走,却没有机会学习开车,但既然出来就不想回家。此时,他们看到了一个军官学校的招生点。
说起这个军官学校的招生点,老人就告诉我,他们被骗了。事实上,这个招生点是两淮盐务税警总团的一个连长(浙江浦江人)出来招兵的时候,在金华设的一个点,广告上说是军官学校招生,结果是被骗去当兵了,但是,余敦他们是不知道实情的。他们跟着这位连长先是到了浦江,呆了几天之后到长沙集中,然后编入税警总队第三中队,中队长陈章恒。
虽然老人觉得是被骗去当兵的,但是,税警可不是一般般的,它由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部长宋子文组建,是一支完全由财政部调遣的“亲兵”。所以,对税警的聘用有较高的要求:首先谢绝文盲!不说进过国小国中,起码得念过私塾,而且,税警的待遇不但高于一般陆军士兵,就连一般警察也不能与之相比,但同样亦有更苛严的要求和纪律。
一直到1942年,余敦随税警总队都在两广和江西赣州一带专门从事运盐,老人还在部队当上了上士班长。虽然条件不错,但当时老人所在连队的连长是广东人,老乡观念很强,很看不起浙江人,这让老人活得很憋气。于是,部队在广东梅州五华的时候,老人找机会开小差跑路了。在跑路的路上,老人被一支部队抓了去,结果就来到陆军第65军158师472团二营五连当了兵。
老人记得当时是顶替别人的名字当了兵,连长叫赵伟,是广东人。连长叫老人给指导员当下手,写标语做宣传,后来下到班里当了副班长。连长对老人不错,后来调走的时候想把老人带走,但新连长不肯放,就留在了五连当文书,后来又当了司务长。部队一直驻守在广东的英德,与湖南和江西交界的地方,直到1944年调防到了韶关,抗战时期的韶关,是广东当时的抗日中心。
在老人的印象里,韶关市区里有东河坝和西河坝,他所在部队位于西河坝,住在体育场隔壁,44年的年底(查阅其它资料,应该是45年的年初),日军一个旅团进攻韶关,第十二集团军的余汉谋对敌情判断错误,而作了错误的兵力部署。老人记得部队准备在韶关坚守3个月,也准备了3个月的物资,结果只打了几个小时,连长和一个排长当场牺牲,另一个排长逃跑,只有一个排长带着70多人撤退,当时全连有140多人,阵地失守。团部命令夺回阵地,部队集中之后重新夺回了阵地,但损失惨重,部队最终还是全部撤退。老人记得当天下着大雨,部队过不了河,只好选择撤往乳源县,并在那里进行休整。但他们这个团与其他部队失散。在休整期间,老人下连队当了排长,司务长由连长的亲信担任。
在日军攻打乳源的时候,老人第一次真正地上了第一线作战。当时日军号称2万人前来乳源抢夺物资,而我们的守军只有800多人,老人率一个排守在阵地上,前面是一个开阔地。上午,日军开始用小山炮对阵地进行轰炸,老人的耳朵背震坏,但没有命令不准撤退,部队没有饭吃,仍然坚守着阵地,直到下午,部队坚守不住,连长才下令撤退。命令下达的时候,老人听不见,是连队通信员拉了他之后才知道撤退。战斗很艰苦,排里30多人,只剩下18人。
部队撤到了一个叫一六的地方,后来又退到汤盆,然后又往西北方向撤退,守在了一个盘山公路的地方。这里易守难攻,还破坏了公路,部队控制了制高点,架好了重机枪。老人的这个排在最前哨,并且在前面布置了哨兵,准备等鬼子靠近了在开火。可是,但哨兵发现鬼子的时候,由于哨兵害怕和紧张,造成枪支走火,提前暴露了目标。日军是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因为我们准备充分,地形有利,火力很猛,所以,还是给予日军很大的打击。老人回忆说,大约5分多钟,日军就死了300多人,日军一位少将被打伤,日军开始后退,这位少将被抬走以后就断气了。部队不知道日军已经全线溃退,所以还在坚守着阵地,直到抓到一个散兵,才知道日军已经全部撤退,团长下令全队追击,但没有追到日军。
在追击的时候,老人看到了日军沿途的烧杀抢,物资散落在路上,还看见一位妇女被日军强奸后赤裸裸地躺在地上死去,部队用衣服把尸体盖上。此后,日军没有再犯,部队则驻守当地。
后来,部队接到命令立即向师部靠拢,部队就连夜行军赶路。晚上看不到道路怎么办?就每人身上背一个竹筒,然后在竹筒内点上香火,就用这样的方式,一个跟着一个地连夜行军。日本投降后,部队整编为187师560团,老人在一营三连当排长,后来,连长当上了营长,老人也被提升为连长。1949年12月25日,在四川成都,老人所在的18兵团全部起义。从史料上查阅获知,李振中将,广东兴宁人,1948年10月任国民党第18兵团司令官兼65军军长,1949年12月25日率部在成都起义。
1951年,余敦老人退伍回家,然后在当时的黄谷乡中心学校当老师,1958年肃反运动扫尾工作的时候,发现老人的历史有问题,于是被开除回家。随后的文化大革命浪潮,老人就没那么幸运了,起义后参加解放军再转业的转业证被收缴,然后扣上了暗藏反革命分子的帽子,经常挂牌戴高帽在村里接受批斗,直到1979年才得到平反。平反后,老人在村头镇的高中做司务工作,1981年退休。村头高中已经在1986年与马金中学合并,所以,老人现在享受马金中学退休教师的待遇。
老人育有4个女儿,但都在外地工作,现在只有两位老人在家,老人的身体状况一般,感觉走上无力,走路不便,老伴已经84岁。老人的记忆还算不错,毕竟是90多岁的高龄,有些事情会有混淆,经过查阅一些历史资料,基本情况还是比较清晰的,甚至一些小地名记得很准确。
两位老人现在是自己烧饭做菜,相相依伴地住在老房子内。对于老房子的情感和坚守,或许就跟当年抗战时期驻守阵地一样,只要人在,阵地就在。
(感谢江山铁头采访并提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