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员及时间:王魁炯,吕大山,周勇,2013年8月25日)
姓名及出生年月:戚永林(戚永诚),男,1922年4月19日
部队番号:79军98师293团3营8连3排9班
地址:诸暨大唐冯村156号
那是农村比较贫困,读了二年书,就干农活,1939年17岁时抽壮丁入伍当兵,从诸暨走了2.3个月到湖南长沙湘潭县。编入79军98师293团3营8连3排9班当列兵,师长王甲本,连长山西人,排长姓王(连,排长都战死),在部队经过了几个月的军事训练,使用79式步枪,在湘潭没几个月就开拔湖北通城,在姚鼓山(音)修筑工事战壕,埋设毛竹尖,在山上砍树木做掩体。阻击日军进攻,双方对持,日军火力猛,炮弹也准,咱们晚上有优势,在一次大的规模的交战中,我连只剩下2.30人,连·排长都阵亡,我也小腿受伤(伤疤很清楚),当时每个士兵自带10斤炒米,半斤盐,150发子弹。在通城跟日军作战大概有半年,受伤后,我转入湖南平江县医院养伤(有诸暨老乡,很照顾),伤好后,入军政部85伤病官兵收容所85收容所(所长蒋佳清,南通人中校军衔)。当看护兵,做担架,埋葬死亡官兵的工作,后来升任班长。其实通城跟平江交界,到收容所的伤兵是做基本医治,伤重的送到后方医院。有时一夜下来,10多个弟兄死掉是常事。一直到抗战胜利,后来部队精简人员,我去了上海青年军坦克团,给营长做伙夫,在杨树浦路底,吴江大学内,46年,听说要开拔去苏北打内战,就请了差假证回老家务农。从此没有上过前线。49年后没有吃苦头,文革开始后,受到批斗,管制劳动,苦头吃尽。现每月有170元的老年补贴,有2个儿子3个女儿(其中一个去世了),靠子女们生活,老伴没有了。
家里还有几样部队带回的物品,一件美制指南针,美制机枪撞针袋。
(感谢诸暨志愿者团队采访并提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