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员及时间:衢州团队鲁民,2013年9月)
姓名及出生年月:严作华,男,1922年8月
部队番号:中央军校第十八期工兵科,陆军工兵第十三团
地址:浙江常山
上个双休日,走访抗战老兵的行程作了调整,星期六的下午4点过才赶到常山,将近2小时的采访之后又赶到江山,准备第二天的走访,龙游的行程只能安排到这个双休日了。感谢常山质监站的陈礼兴和电视台的车友王正云,他们热情地提供了信息,王正云还特别抽出时间陪我走访了严作华老人,因为常山电视台赶在日本鬼子投降日之前刚刚采访过两位抗战老兵。
严作华,别名志远,常山本地人,生于1922年8月。老人对眼下的记性已经很差,比如昨天的时候,记忆里就消失了,刚刚作过的介绍,他也只记得模糊,但对深藏在记忆里的往事,却还能够比较清晰的搜索到。
1939年的冬天,老人还在江西玉山中学读书,当时日寇已经迫近浙江西部,鬼子的飞机沿浙赣线轰炸,玉山也被日机狂轰滥炸,目睹城里的房屋成为废墟,平民丧生,学校也被迫移至野外的树林里上课。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学生不能安心读书,学校号召爱国学生报效国家,作为热血青年,岂能坐以待毙,老人瞒着家里弃学投戎,投考了军训部入伍生第一团军训,当时该团正从江西瑞金迁至铅山的陈坊,因缺少营房,大家就自力更生自建营房。每天早晚挖山平整场地,一天两餐,两个多月后终于建成简易营房。入伍时已经入冬,每人配给军毯一条、棉衣一套、布袜一双、草鞋数双,睡到深夜又冷又饥。虽然饥寒交加,疲惫不堪,但学员们立志抗倭救国,毫无怨言,精心习武学文。
1941年10月,老人升学到湖南零陵的中央军校第十八期工兵科学习,当时交通被日军切断,学员们步行绕过重重封锁线,一个多月后才安全抵达学校。在学校里,经过了筑城、爆破、架桥等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于1943年毕业。老人与另外8位学员分配到河南洛阳的陆军工兵第十三团,被任命少尉见习官,见习期满后,分配到二营四连任中尉排长,是全连唯一的黄埔军官。老人告诉我们,工兵团的任务往往很艰巨,很多时候冲锋在前,因为要架桥铺路,撤退在后,因为要破坏桥梁公路来掩护撤退。
当时,部队在洛阳负责构筑外围防御工事,在洛阳保卫战前夕,老人所在的排,又接受命令担任陇海铁路陕县交口大桥的爆破任务,由胡宗南亲自指挥,后又取消了爆破任务,接令后撤待命。数日后的一个深夜,老人接到火速爆破铁桥的任务,接令后就立即出发并快速前进,不料日军已经抢先控制桥头,双方展开激战,老人不幸左腿中弹负伤,被送往商丘陆军第六医院治疗,半年后伤愈回到部队。1945年8月日寇投降,工兵十三团奉命回到洛阳,负责接收日军军械和监管任务。
抗战期间,日本鬼子经过常山白石乡沙安村的时候,将老人家的房子烧毁,并将老人的四弟抓去当挑夫,后被折磨致死。老人在河南洛阳的时候,得知日寇进入河南卢氏县城,将无辜百姓和俘虏数百人关入寺庙内活活烧死,官兵们都咬牙切齿,发誓报仇。
在部队期间,老人所在连队的连长(大连人)和副排长(安徽人)被查出当了汉奸,替日本鬼子和伪军收集情报。在一个8月份的时间里(老人已经忘记了哪一年),老人当时是排长,正躺在床上休息,这位副排长走进宿舍朝老人开枪,子弹穿过小腿,副排长然后就逃跑了,后来在安徽抓到并被枪毙。
解放战争期间,老人所在部队起义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第一团,抗美援朝开始,又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工兵第一团,老人在第二营任参谋,于1952年6月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配合作战。
老人享受离休干部待遇,有2个儿子1个女儿,现与老伴住在县城,老伴已经86岁,是辽宁人。采访结束后,因为要急于赶到江山,走得就很匆忙,走了200多米来到停车位,才发现记录本忘在了老人的家里,于是又急匆匆返回。走到老人所在楼房的下面,看见老人拿着我的记录本在楼下等着。
老人是民革党员,曾经是衢州黄埔同学会的会长,浙江省黄埔同学会理事,因为属于离休干部,老人和老伴都说,现在钱用不完,只要身体好就好。当年的孔子只能想到七十而从心所欲,对于这样的九十多岁的老人,从心所欲的程度或许可以与自然融为一体了吧。
(感谢衢州志愿者团队采访并提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