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员及时间:吴缘、吴高华 2013年1月23日)
姓名及出生年月:林士灜,男,1918年农历七月十九
部队番号:194师的582团迫击炮连中尉排长
地址:浙江杭州(籍贯:福建永定)
林老先生出生于1918年农历7月19日,祖籍福建永定,在杭州长大,1937年毕业于杭州的蕙兰中学。当时杭州已不太平,经常有日机前来轰炸,于是与母亲逃难到诸暨呆了三个月。其父亲与哥哥已先行到桂林,那里有祖上经营的五金店,母子遂于1938年春奔赴桂林。
到桂林后,先到青年会办的高中补习班念书,于1938年8月报考广西大学并被录取。在补习班读书期间,结识了一位鲁姓同学,该同学的父亲为浙江衢州专员,是位中将,要求儿子去报考黄埔军校。鲁姓同学动员他一起去报考,说国家正在抗战,青年应该参军为国出力。于是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参加了军校的报考,并被录取。在大学和军校之间,林老先生选择了为国效力。1938年,他们从离桂林的三十里路的军校招生办事处—鹿寨出发,经过一个多月的步行到达炮校所在地—贵州都匀。一路的行军很艰苦,第一天就走了三十里路,脚马上起泡。经过贵州的河池时,天已降大雪,寒冷的双脚还是要继续行走。
在抵达都匀之前,学员们穿戴各式各样,有穿学生装的,有穿西装的,也有穿军服的。有一些尉级以上的军官也到炮校学习,甚至还有一位少将,叫李舒,长得矮矮胖胖,穿着呢制将官服,其与炮校的的总队长长得很像,在炮校学习时,容易将他们两人误认。
在炮校,林老先生隶属三大队的第八队。大队长先后由徐白、黄幼勉担任。队长先后由高克明、徐士嘉担任。1940年毕业后,还是因为鲁姓同学的关系,其父亲与当时第十集团军的司令是朋友,所以与鲁关系较好的四位同学一同分配到第十集团军。报到后,林老先生被分至位于宁波的防守司令部,到直属司令部的迫击炮连任少尉见习官。连长是山西人,黄埔九期毕业的。三、四个月后,防守司令兼194师长陈德发召见了新去的几位军官。此后,陈师长将林老先生调到194师的582团迫击炮连当中尉排长,一年后晋升为连长。582团团长姓霍,湖南人,是毕业于黄埔一期的霍揆章上将的堂兄弟。1941年,迫击炮连被调到35师,参加了在临安、嵊县、新昌及浙西等地的作战。迫击炮连有的士兵身体很好,而且勇猛无比,在放炮时不用炮架直接发射炮弹。之后,随部队驻守江西樟树。期间,接上级命令到福建建瓯、建阳、南平一带接受新兵。林老先生父亲的一个朋友介绍他到位于桂林的陆大参谋班学习。那时,请假离开部队很难,但继续学习可以。到桂林后,不幸父亲去世,读参谋班的关系就断了。这时贵阳防校的同学告知学校将组织两个营充实到远征军,就这样成为远征军的一员。林老所在的营为高射炮营,一共五个连,即营部连、一连、二连、三连、供给连,林老在营部连。1943年,他们从贵阳坐汽车到昆明,然后在昆明的巫家坝机场坐飞机直抵印度的兰姆迦。在中国境内,他们叫远征军,抵达印度后称中国驻印军,在境外整整呆了三年。高射炮营直属指挥部,总指挥为史迪威,参谋长是柏拓那,下辖两个师:38师,师长孙立人;22师,师长廖耀湘。两个师合为一个军,军长为郑洞国。在兰姆迦,林老所在部队训练了三个月。每个连配有一名美国联络官和中国翻译,营部也配有联络员。联络官的权力很大,大大小小军事上的事情全由他们安排和负责。同时,营部还配有三个美国尉级教官,教授使用新的武器装备,进行实弹演练。训练结束后,就奔赴前线。驻地经常变动,战斗推进很快,几乎每天换地方,晚上都睡帐篷。到过缅甸的八莫、密支那等地,只打过两次战役,但步兵天天打战。因为那时制空权已在我方手里,日军飞机被我方压制住,所以高射炮使用次数不多,所在营的二连曾经用炮打下过日军的飞机。每次战役结束,美国的黑人工兵就马上跟进,三天时间就可以用推土机将战场变成马路。
一天早晨,美国联络官告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他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日本投降了!大家都欢呼、雀跃起来,开心地嗷嗷叫。心想,这下可以回国了!1945年8月,林老所在营坐汽车,经缅甸的野人山回国。1949年12月,林老随部队在昆明起义。之后复员回杭州民生药厂工作直至退休。
(感谢杭州志愿者团队采访并提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