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员及时间:杨坚、黄飞燕、周飞霞、潘钰强、周勇、石再埔、何成永。2015年9月20日)
姓名及出生年月:杨如恂(奶名:培林),男,1923年5月27日
部队番号:军政部第四卫生服装支库,后勤总部第六被服库
地址:诸暨市王家井镇宜联村杨树桥头。(祖籍;浙江省绍兴市马山镇丁墟村)
老兵口述:
父亲杨庭樑,十八岁到诸暨县城江东同顺酱园学徒,勤学苦练,一直做到大师傅。后酱园遭日机轰炸,被迫到苏州谋生。
家有兄妹八个(后成长成人只有兄妹三人),我排行老大,读过5年私塾,受的是老式教育。后在学校读了一年,高小毕业。
1941年,我19岁,正是国难当头,虽然我身体薄弱,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进了军政部第四卫生服装支库,任上士文书,地址在安徽歙县正口,是山区,当时的库长叫刘松贤(福建人,24岁,上尉),支库共有10多个人员。因战事吃紧,我们的工作量很大。
二年多后,我们这里被改编为后勤总部第六被服库,编制扩大,人员增加,库长王颖生(建德人,少校),我也升了准尉司书,负责上行文以及汇报仓库收发报表情况,同时负责办公室具体事务,并且还保管电报密码本。这时仓库跟兵站医院对接也很频繁,直到抗战胜利。在这里我被提升为三等军需佐少尉库员。
抗战胜利时,国家按官兵级别发放胜利奖金,我领到2万元。
紧接着,被服库奉命迁移到杭州城站(在敌伪仓库旧址),面积很大,内有浙江供应局,粮秣库,连我们新品被服一部分,办公人员吃住在里面。门口设有检护营站岗,物件进出都需要凭证放行。因为抗战刚刚胜利,我们还负责接收敌 伪的废旧物资,并进行清点、整理、编码,造册等工作。
1949年后回绍兴老家务农,因为不会农活,一直给人家打杂工。1979年后,到诸暨和兄弟一家一起生活,终生未娶,孤生至今。
近况:绍兴老宅农村改造拆迁后,名为鲍江工业区。起初有100多元补助款,经社保逐渐增加到目前的每月500多元生活费。
(感谢诸暨志愿者团队采访并提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