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员及时间:多的多,2012年8月12日)
姓名及出生年月:胡恒青,男,农历1918年5月17日
部队番号:炮兵第9团任少尉排长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余家头
1936年考取黄埔本校14期,炮兵学校,陆军大学10期西南参谋班。
湖北省二中高中毕业后,发生卢沟桥事变没法继续读书,就到南京化学工厂(现在的南京化学工艺公司)。后来因为打仗,这个厂搬到重庆,经过汉口的时候跟很多同学一样报考军校。先考取了抗大一期,报名费还花了几块钱,那时大概19岁,走到潼关,胡宗南的部队不让过到陕北,只好退回武汉。此时的武汉是很多学生的集中地,包括东北等地流亡过来的学生。黄埔在武汉招生,要求不低:高中毕业、身高165以上、通过考试。
1936年考取黄埔本校14期,1总队,下分3个大队,属于炮兵大队的炮3队(一共有炮4队)。中队长项克恭,8期2总队,去了美国,大队长胡雄(江阴要塞司令),江阴人。学校设步、炮、辎重(汽车)、工兵。因为抗战干部损耗大,急需人员补充,这相当是个速成班。
毕业后又考取炮兵学校,专科,为期10个月。
1938年,毕业后到炮兵第9团任少尉排长,属炮5局,当时有7个局,都是外国炮:法国的弗莱德(音),口径75。团部在宜昌,团长唐雨崖(音),黄埔4期。副团长是炮科6期的,相中他,要他做团里一个中尉观测员职务,胡老说我不要吃白饭,要带兵,就把他分到团部通讯连第一排排长,三个月不到提到中尉观测员。通讯连各排是分散的,一排跟着团部,其他排跟着各营部。那时通讯都是有线,能有个对讲机就很不得了了。
之后调到要塞炮兵,因为长江一带吃紧,把军舰上的海军炮拿到岸上来阻击日本人,口径4公分。所在江防司令部负责长江上游,驻宜昌。当时成立要塞干部训练班,胡老负责招募学员兵,然后作为中尉区队长训练他们,在万县,军政部办的,部长是何应钦。这大概是1939、1940年的时候。
86军(原来的75军)13师,师长朱鼎卿,黄冈人,解放后任湖北省政府主席。他对弟弟讲缺炮科,他弟弟是胡老的学生,做了推荐。当时去了两个人,林建之和胡老,同学。师长看胡老的字写的好,就让胡老当师部炮兵参谋(就是师部作战参谋),升上尉衔,林建之当炮兵连长。1941年-1944年随13师在宜昌打仗,条件艰苦,打仗4年都是穿的草鞋,冬天没办法穿布袜。驻守过在宜昌和当阳交界的diediepu,左边下去是当阳,右边是宜昌。那时年轻,带着几个人就去偷袭日本人的据点。穿便衣、带手枪。
当时在秭归、巴东、兴山、远安这一带打仗。山地作战,骡马不能走,都是人扛。把山炮拆开,一人背一点。作为正式部队,军官工资发金子,士兵发现洋。胡老是3两黄金一个月。士兵发25现洋都不要,背了枪弹等物资太重,背不动。
打了4年艰苦仗,1944年考上陆军大学10期西南参谋班,在桂林,西北班在西安。毕业时少校衔,不让回13师,成立青年远征军,派到202师任少校炮兵连长,为期2年。2个炮兵营8个连长中考第一名,本来要升炮兵2营中校副营长,美式装备。当时作战处上校处长空缺,看胡老是科班出身,想任命他,但只有少校衔,就提升为中校副处长主持作战处工作,平时管教育。202师长罗泽凯,后调任军政部第3厅厅长。
胡老是预备干部,被预干局局长蒋经国看中,调任预干队2队长。当时一共4个队,其中一队是女生队。把青年远征军召回来,举办第一期苏州夏令营,为期3个月,成员都是从大学生中招募的。1945年胡老在苏州当过接收官。
202师师长姚秉勋,黄埔6期,是胡老在军校时的队长。上海紧张了要撤退,他是湖南人,要胡老把他妻子送回长沙。当时胡老妻子刚生第二个小孩7天,就一路送回汉口。这样胡老就没有随202师退到台湾。
胡老在第5军当上校作战科科长,及200师600团团长,部队刚从徐蚌会战下来。邱(名字没听清)的部队,副师长是胡老的同学。当时胡老的老伴多封电报找他回去,124师炮兵营长要人(那时军队乱,这个营都是七亲八戚的,有多少人就多少官,一共800多人,都不懂炮。军长就急找内行,找到了胡老的老伴),这是个中校职务,胡老已经是上校,就任军部副参谋长(这个职务是少将衔),负责训练炮兵营。当时胡老穿的很朴素,不穿好衣服,穿的跟兵一样。跟着124军到宜昌打仗,不过这次不是跟日本打了。直到(宜昌)解放。胡老觉得形势已变,去了重庆,没再参加。
重庆解放,给三个选择:就地就业、回家生产、北京炮兵学校教员,原职原薪。胡老选择回家。当时一个同学去了炮兵学校当校长,现在是将官。
生活状况:
胡老有60周年纪念章。崔永元也到武汉采访过胡老。
胡老和奶奶身体都不错,还获得健康之星称号。退休金1000多。好在4个子女可以且孝顺,只是全部在外地,两老单独住。
(感谢湖北志愿者团队采访并提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