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服务热线:15888828864(史幸黎);秘书处QQ:1450730308
您所处的位置:首页>老兵档案
  • 陶士君(平顶山市区)河南040

    (经济尚可)

事迹分享


 

     (采访人员及时间:洛阳元元,2012年8月23日)
      姓名及出生年月:陶士君,男,1918年6月10日
      部队番号:第一战区陆军河南第一补训处少校参谋主任
      地址:河南平顶山市
      陶士君,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小王庄村(原属宝丰县)人,生于1918年6月10日。家庭贫苦,姊妹众多。七岁时即干农活。十岁时跟父亲阳吉公读私塾二年半,后入本村新设小学三年级插班一年,因缴不起学费辍学。十四岁时去叶县城药店当学徒。十八岁时“七七”抗战爆发,响应政府救亡图存号召,毅然从军报国。编入军政部三十四兵站医院,被保送“汉中卫生人员训练班”受训,毕业后回医院充当司药官。1940年夏,医院由洛宁县移驻济源县后,被转任三一集团军总部特别党部干事。1942年河南大旱时,在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部暨三一集团军总部驻地大林头村周边,奉命赈灾,开仓放粮或以借代赈,成效良好,深受乡人赞誉。
      1940年豫中战役失利,河南除七县外大部沦陷。三一总部转进西峡口后,在南召县设立前进指挥所,组织敌后游击战。总部参谋长宋涛将军指挥策反伪军,陶士君只身前往敌占区平顶山南麓,秘会高登云高参,持高的亲笔信潜入伪河南人民自卫军中,历尽艰险,胜利策反一万数千人的伪军反正,开往鲁山、叶县、南召、方城四县交界处的山村韦陀。并在距韦陀二三里地彭河与追击的日寇激战,敌死伤甚多并损失坦克一辆,狼狈溃退。陶士君嗣后升任第一战区陆军河南第一补训处少校参谋主任。
      1945年元月二日,第一补训处部队开往西安,27天后到达。经体检,3000多健壮者选入中国远征军,其余两万人编入胡宗南部。陶士君升任第一战区补充训练团团长。护送远征军兵员空降云南沾益后,奉命至贵阳转任第三方面军汤恩伯部十三军政工大队长。
抗战胜利接收上海后,于1945年10月24日始开往秦皇岛并攻克山海关驻扎。1947年底,升任89师新闻处(原政治部)上校主任。嗣后不久兼任承德县长。1948年11月1日奉命撤往北平。北平和谈期间,陶士君作为傅作义将军的代表,参与了北平和平谈判。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积极贡献。乱世颓败。后来陶士君与部队失散后,转到香港调景岭当了难民,度日如年。
      其后到达台湾时,已超过国防部清点官兵时间,无法复职,失去了上校军衔。后经人介绍,到台北县党部报到,受派到南港区担任党部书记兼民众服务站主任,因政绩卓著而擢升南港区长,直至退休,为南港区的繁荣发展做出来重大贡献。开放老兵大陆探亲后,陶士君首批回乡,捐款捐物,建学校修道路,办厂,扶贫济困,联络两岸各界人士,坚决反对台独,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奔走不辍,身体力行。
     【身体及家庭状况】:
陶老先生在平顶山有两个女儿,其中一个是陶老去台湾后出生的,四十多岁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亲身父亲!如今陶老先生以94岁耄耋之身,一如既往的轮流居住在台北市和平顶山市,为密切两岸关系而尽心尽力。
今年5月5日,陶士君与《新周刊》社长孙冕先生及关爱老兵网的河南志愿者齐聚一堂,相谈甚欢,老人看到我们所做的事情甚感欣慰,第二天又亲自打电话给志愿者,对关爱抗战老兵网论坛大加赞赏,对志愿者赞誉有加,表示要在台湾推广这一宝贵经验和义举,并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支持河南省等地志愿者的工作。
      以下是百度百科里关于陶士君的资料:
      陶士君,原籍河南宝丰(现平顶山湛河区)曹镇乡王庄村,1918年生。祖籍河南固始,明末迁至宝丰,为陶渊明的后裔。抗日战争中投笔从戎,国共内战时曾任承德县长,曾代表傅作义将军参与了北平和平谈判。1951年从香港去台,现任台湾陶氏理事会会长。热心公益事业,在台湾有较高声誉,特别是他一直以来呼吁和平,反对“台独”,并时常往来于两岸宣传他的这种理念和主张。曾任台湾地区官修地方志《南港志》总编辑,作品有《日本侵华见闻录》、《河南人民对抗日战争的牺牲与贡献》等。
     (感谢平顶山志愿者团队采访并提供稿件)


目前陶士君(平顶山市区)河南040发放记录

留言